2016年6月29日上午,我校著名校友陈梓北先生的儿子陈文明向我校档案馆无偿捐赠其父亲创作作品手稿11件。档案馆馆长齐彦波代表学校对陈文明先生的无私捐赠表示感谢,并向其颁发了捐赠证书。
捐赠仪式之后,校史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口述采访。陈文明从其父亲为嵇文甫作词的《河南大学校歌》谱曲谈起。他说,《河南大学校歌》诞生于1940年,当时中华大地正遭受日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始建于1912年的河南大学辗转搬迁,经鸡公山、南阳镇平,最后停留在伏牛山深处的嵩县潭头镇办学达5年之久。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河大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陈文明表示:借此机会,将父亲有关抗战的27首原创作品及其它手稿首次整理,捐赠河南大学档案馆永久珍藏,以告慰抗日战争的全国参战军民,弘扬历史的真实面貌。
这些捐赠的档案资料包括抗战歌曲、儿童歌曲及和声学大纲(上、下)等手稿,内容多达500多页。现在《河南大学校歌》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传统保留项目。她已贯穿于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迎新晚会、庆祝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内容中,她是河大人久唱不衰的时代强音,将永远激励着河大人薪火相传。
陈梓北(1905~2001),原名陈梓潼,山东黄县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开封一师等校任教5年。1935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攻读教育科研究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愤然回国。1940年8月到河南大学教育系任教授直至逝世。1940年,他与嵇文甫(词)共同创作了《河南大学校歌》和《七七中学校歌》。其主要作品有《抗战歌曲选》、《远征进行曲》、《纪念鲁迅歌》等。他还是中国珠算协会的创始人,曾担任中国珠协副会长、《珠算》杂志顾问等职。著作有《丹麦教育》、《基本珠算讲解教程》、《珠算速成简明教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