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校档案馆派人参加了“以史为鉴实现教育强国研讨会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2024年年会”,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会议以“以史为鉴实现教育强国”为主题,旨在推动校史研究与学校教育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本次会议由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主办,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共同承办。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中小学校等全国各地的教育史、校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8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学校的应对、变革与成就,学校优良传统与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探讨,致力于为推进校史研究和学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一 大会开幕式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校史志分会会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主旨报告中以“瞄准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与地方教育史志方法与规范新探”为题,提出高质量发展对教育史志结构功能的新需求,强调要运用集成法获取本真信息,增强提质有效性;遵循和完善规范与创新并行的原则,夯实质量根基;生成并运用新理论,引领高质量方向。储朝晖会长强调了校史研究历经从任务到职业,最终升华为志业追求的转变过程。面对新挑战,强化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至关重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教育强国,需要个性化、多元化、情景化的策略,而校史研究正是为此提供坚实依据。他指出,社会与国家发展呼唤更多校史专业人才加入,共谋高质量发展、教育及人才强国之路,探索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胡升华作了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二次创业’及其突破口”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成立背景及学校“二次创业”的突破口等情况,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在平行论坛上,王守中作了“河南大学校史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从河南大学的发展历史、《河南大学校史》编修、校史资料搜集和编纂出版、多角度开展校史编研、校史资源建设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我校的校史编研和校史文化育人情况得到点评专家清华大学金富军、中国人民大学楚艳红的好评。

图二 王守中在平行论坛上介绍我校校史文化育人实践

图三 主办方颁发报告证明书
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闭幕式上,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向全国从事学校史志编修人员发出了如下倡议:
一、加深、丰富学校史志工作对教育强国所能发挥作用的认识,加强学校史志编撰工作,将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尽可能落实经费与专业人员编制,以确保学校史志编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范学校史志编撰程序,使之符合编撰与审稿要求。出版与印制学校史志时,均应列明编委与审稿委员会名单,为明晰责任,两委员会人员不能交叉任职,以保证学校史志的质量与准确性。
三、加强不同学校史志研究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本校和本机构人员参加学校史志编撰学术会议,共同推动学校史志研究的发展。
四、建议各学校创造条件使学校史志工作有保障,做到有专人、有办公室、有经费、有专项课题,为学校史志的编撰与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五、应创建区域校史编撰研究协同发展联动机制,通过区域合作与联动,整体提升区域学校史志编撰意识和水平,推动学校史志研究事业的全面发展。
六、促进更多学校史志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的出版与宣传,通过广泛的传播与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史志的价值与意义,共同推动教育强国的建设。
会后,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社会反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