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史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正文

河大科学家故事 | 李霞:搞科研就像读探案小说一样神秘

作者:    日期:2024年01月08日    点击:[]

河南日报客户端2024-01-06 21:43:00

步履弥坚科研路,行以至远中国梦。作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霞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开拓进取。以她为主要负责人的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眼病、炎性疾病及病原体相关抗体药物研发与转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霞1.jpg

求知欲是坚持科研之路的不竭动力

“必要性不是创新之母,好奇心才是。”对于科研创新来说,失去好奇心意味着创造力的消亡,人类丰硕的文明成果,往往都建立在好奇心激发的求知欲上。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才能不断触摸更丰富的可能性。在本科期间的免疫学课上,李霞被免疫功能的精细与强大所吸引,对免疫学产生了莫大的求知欲。2006年7月,李霞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为寻找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她毅然放弃了做医生的机会,果断选择了更加艰辛、枯燥的基础研究,并于2009年7月获河南大学免疫学专业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她的硕士论文发表在Clinical immunology上,达到当时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之后,李霞选择继续深造,考入浙江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师从曹雪涛院士,2014年7月获博士学位。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她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做博士后合作研究。

2016年,以李霞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Immunology,所涉及的研究项目开创了天然免疫中DNA甲基化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协同作用的新领域,详细描述了甲基化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基因表达的不同层面影响信号通路分子和转录调控分子的复杂协同机制,证明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转录调控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找到了抗病毒免疫细胞的开关分子。

作为河南大学第一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李霞始终心系河南大学,把母校的发展和建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16年,经过博士和博士后7年的拼搏,李霞荣获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以2篇Nature及2篇Nature子刊的优异成绩荣归母校。她在探索中砥砺前行,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法,解决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问题。通过基因筛查,李霞发现许多新型肿瘤突变,如何利用有效的突变制成肿瘤新抗原疫苗成了她科研的新目标。目前,李霞带领其团队已摸索出了一套多肽疫苗体外筛选的方法,探索肿瘤个体化多肽疫苗的临床疗效,这将开辟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基础研究固然枯燥,对此李霞表示:“当完成一系列的实验,解决了重大的科学问题时,内心的快乐可以弥补所有的苦难。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是促成我走下去的动力。”

2.jpg

迎难而上,终于攻克科研难题

在科技创新这条充满挑战的艰辛之路上,无数科学家前仆后继、鞠躬尽瘁,他们孜孜不倦地在未知的世界里钻研,取得新的突破与成就。“研发抗体药物,让心梗猝死不再发生、让肿瘤病人延长生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霞介绍道,她所带领的实验室研发了一款靶向心肌梗死的抗体药物,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聚焦实体肿瘤目前的复发和转移,李霞率领团队研发出肿瘤个体化疫苗,目前也在进行临床的志愿者试验,并且产生了很好的疗效,可以帮助肿瘤病人肿瘤不再复发或带瘤长期存活。

身为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李霞带领实验室快速发展,使其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团队快速成长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心血管方向2020年4月22日 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将TRAIL作为心梗药物研发的新靶点,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正在进行转化研究,转化成功后将会把心梗“黄金救治期”从现在的120分钟延长至300分钟,拯救许多猝死风险的病人。“做科研就像读探案小说一样神秘,从观察中发现现象,然后推理,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环环相扣,最终揭秘隐藏在现象后的科学本质,很有意思。”李霞如是说。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霞始终坚持“一句誓言,一生作答”。她迅速组建新冠病毒诊断应急攻关团队,着手解决病毒诊断的难题。那年大年初二,李霞的丈夫也参加了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夫妻二人只能把两岁的孩子交给年迈的母亲。自大年初三起,李霞与实验室成员一起在实验室连续奋战。艰难方显勇毅,磨难使得玉成,经过纯化病毒蛋白、制备检测抗体、临床样本验证、制备二代抗体检测试剂盒等过程后,2020年2月26日,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硒标快速检测试剂盒,这是硒标技术在国际首先使用于病毒诊断。目前,该试剂盒获得欧盟CE认证,不仅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而且成功转让企业,为新冠病毒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技术创新让新冠病毒的检测更加平价而高效。

为普及新冠防控知识,李霞组织成立了新冠病毒防治科普团队,筹划并制作了科普动画片《孙悟空大战新冠病毒》。动画片上线几天内,仅腾讯网站点击量就迅速突破10万次,同时还在开封教育电视台进行循环播放,对全市1000所中小学、近70万学生进行新冠病毒科普,得到了一致好评。

2020年9月,李霞所在的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0年9月8日,李霞代表实验室出席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并于同年9月10日被评为河南省最美教师。

3.jpg

坚持科学创新,加大源头供给

“高校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聚集地,发挥高校的人才高地效应打造高校技术创新‘强供给’,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使命重大。”李霞如是说。在她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要统筹整合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各类科技资源,不断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在品德和行为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李霞谨记“学厚为师,德高为范”,她课上课下处处关爱学生,深受学生喜爱。坚持科研创新是李霞对教学的自我要求,她悉心指导学生,给学生机会去探索课题方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科研的关键是专注、坚持与执行力,科研创新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我们首先要专注于发现临床上的问题,然后以持之以恒的耐力和韧劲坚持下去,最后依靠执行力,把想法落在实处。”李霞经常对学生这样说。

手把手带学生做实验,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李霞课题组也吸引了很多青年博士和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课题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她的学生说,“每次和李老师探讨问题都会豁然开朗,这种感觉真的很令人兴奋!”

正所谓“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片片红”,李霞,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一名用心的青年教师,她用一以贯之的拼搏奋斗,诠释了科研创新的魅力。她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在时代洪流中劈波斩浪,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天地。(通讯员 丁一凡 赵晓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