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荟萃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史馆>>校史荟萃>>正文

毕生未忘初心的文学院教授-王芸

作者:档案馆    日期:2022年07月04日    点击:[]

王芸:毕生未忘初心的文学院教授

 

陈梦瑶(2021级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IMG_6111

 

 

一、进步思想萌芽,从课堂走向社会

 

1946年,14岁的王芸进入了师资力量强大、学习要求严格的无锡辅仁中学就读。高中时期的王芸是个规规矩矩地读书的好学生,但在她沉默寡言的表象之下,内心早已敏锐地察觉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不平等的男女地位,巨大的贫富差距,迅速贬值的货币和疯涨的物价,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专制独裁等等。对社会黑暗的愤懑让王芸有了参与各项进步活动的动力,在不断的对光明和进步的追求中,王芸的思想一步一步成熟,在黎明前的凶险环境中,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的改变社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

8299111ddbad258456ca7ca34c4244b

无锡报刊所载募集寒衣运动图片

1947年入冬以后,上海、苏州等地的地下党相继发动学生掀起劝募寒衣运动,无锡城区大中学生也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劝募寒衣运动。此时正在读高二的王芸并不知道这次运动是由地下党组织的,但出自于对社会贫富不均的不满和对贫穷人民的同情,王芸跟随着同学们参与了这次活动,迈出了从思索求变到付诸行动的第一步

1948年元旦假期,王芸与同学们走上街头,在料峭的寒风中前往指定的闹市区,站在椅子上大声演讲、宣传,向听演讲的人、沿街的商铺和周围的居民劝募。为了使募捐来的大米、寒衣能够分配到真正的贫苦人民手中,王芸和同学们还在劝募委员会的组织下挨家挨户进行实地调查,坚决抵制国民党想要总揽分配权、进行营私舞弊的企图。就这样王芸走出了校门,走进了市区、农村,真正看到了穷人们饥寒交迫的状况,也真正地行动了起来。

此时期的王芸还加入了一个秘密读书会——野草社。野草社的名字来源于鲁迅的《野草集》。王芸和一些在劝募寒衣运动中结识的好朋友,聚在一起读书并进行讨论,从巴金、鲁迅的作品集开始,慢慢地读到《新人生观》《大众哲学》《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之类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和历史书。野草社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维持了半年左右,开始有六七个人,后来有十几个人,因为走漏了风声,到了暑假就不得不停止了活动。但野草社读书会对王芸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给了王芸最早的革命的启蒙教育。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和讨论,王芸进一步懂得了社会贫富不均的内在根源,也知道了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存在,思想的进步使得她更坚定了要有所作为、付诸行动为大家谋利益的信念。

二、携手前进,唱出一个春天来

1947年初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无锡首先创办了一个全市性的团体——人报之友歌咏团,一反当时流行的靡靡之音,力求开创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随着人报之友歌咏团影响的不断扩大,各个大中学校也就慢慢地成立了自己的歌咏团并开展活动,王芸所在的辅仁中学也是如此。歌咏团所传唱的或激昂,或豪迈,或深刻的歌曲也进一步引起了王芸心灵上的强烈共鸣。王芸越唱,思想就越受到感染,从最开始的只是跟着唱歌,到慢慢地受启蒙参与更多的活动,再到帮助骨干成员组织活动,发展新团员,逐渐成为了歌咏团的积极分子。

    1948524日,王芸参加入了一个无锡省立教育学院地下党和进步学生组织的大型集体营火晚会,晚会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前一年被镇压的南京“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扩大进步影响,邀请了各个大中学校的歌咏团参加,参会的学生总计两千多人。晚会的气氛热烈非常,先是各个学校拉歌,聚在一起欢唱《五块钱》《你是灯塔》之类的进步歌曲,各个学校歌咏团间互相点名对唱,欢声笑语不断。最后是2000多人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大家在震耳欲聋的歌声中欢唱着,期盼着自由光明的未来。

之后大家围着篝火,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聚成圈又唱又跳,“年轻的朋友赶快来,忘掉你的烦恼和不快,千万个青年一颗心,唱出一个春天来”。大家越跳越起劲儿,谁也不愿意离开。但因为晚会是在城外,而王芸和同学们必须在11点关城门前返回,所以只得在10点钟,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洋溢着快乐和憧憬的教育学院操场,一边唱歌一边步行回家了。但令王芸没有想到的是,她们离场以后晚会便出现了波折,混进来的反动学生大声喊叫着《你是灯塔》是共产党的党歌,还围住唱歌的江南大学的学生,扬言要打电话找城防司令部来抓人。但所幸反动势力的人比较少,同学们凭借人数优势把江南大学的歌咏团保护了起来,第二天才护送他们离开。

524营火晚会是王芸参加的第一个校外大型集体活动,无论是组织规模还是危险性都不是读书会、歌咏团可比的,王芸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踏入了革命的洪流,这也更增加了王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她渴望着参与其中,争取做一些事情。

三、秘密行动,从幼稚走向成熟

野草社因为走漏风声而仅存半年就解散了,但是王芸和一些在野草社里受到革命启蒙的同学并没有就此解散,大家依旧保持着联系,并将活动地点转移到了一同参加进步活动,又不易被当局注意到的虞博文家中,形成了一个秘密据点。

虞博文家中藏书丰富,这些包着假书皮的进步书刊给王芸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那段时期王芸一放学便和同学们一起奔向秘密据点看书,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斯诺的《西行漫记》,苏联小说《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还有当时的进步刊物《展望》,各地学生运动中秘密刊印、传播的一些小报……特别是在虞博文的家中还有一台可以收听到解放区广播的短波收音机,王芸常常与同学们聚在一起悄悄地收听解放区的消息,然后热烈地讨论。这样一边阅读书报,一边收听广播,王芸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觉悟也进一步提高,行动起来的想法也愈加强烈。

很快机会来了,1948年夏天,社会上掀起“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运动的消息从上海、南京传到了无锡,大城市的游行示威和小报上的报道激励了王芸和同学们,几个人合议决定创办一个小刊物用以宣传此事,配合斗争。于是他们很快的在虞博文家行动起来,着手编写印刷名为《怒火之花》的小册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愤怒。十来个同学分工协作,聚在虞博文家中打地铺,熬了几个通宵后,小册子终于做好了。大家分头拿到几个学校散发,他们悄悄地在街上走,书包里装着刚印好的、还带有油墨香味的小册子,心里又紧张、又神秘、又兴奋、又激动,仿佛书包里装的不是小册子,而是一颗颗赤诚跳动的心。

王芸所参与的秘密行动并不只这一件,1949年的三八妇女节快要到了,有同学建议办一份壁报来纪念,这份建议受到了进步同学的积极响应。此时已经是解放前夕,白色恐怖相当严峻,为了保密,不留下痕迹,王芸和同学们决定用剪切的方式制作壁报,首先从一些进步的报刊上挑选裁剪一些介绍三八节,介绍苏联妇女,介绍解放战争进展情况的文章,再在硬纸板上铺上白纸,把这些剪下来的文章贴上去,最后再加上一些花边和装饰。那天晚上她们在虞博文家里忙了一个通宵,编成了两个纸板,第二天由两个女同学趁清晨悄悄地挂到教学楼底下的墙壁上。王芸通宵编制完成后,就匆匆回家吃了早饭,再隐藏起兴奋的心情赶到学校看壁报挂出来的情况,等紧张又激动的王芸喘着粗气赶到学校时,正好看到许多同学围着壁报观看、议论。虽然这件事很快被校方知道,纸板也很快被摘除拿走,但王芸心里依旧十分高兴,因为壁报还是起到了宣传作用。

虞博文家的秘密据点一直到解放都没有被破坏,而是一直维持了下来,可以说秘密据点见证了王芸思想上行动上的成长和成熟。在刚懂得一点革命道理的时候,王芸对地下工作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参与进步活动的心情十分狂热,巴不得多做一些写传单、散传单之类的工作。但这无疑是危险的,当时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上海、南京、杭州的学生运动中不断有人被捕牺牲。甚至有一次王芸也被“尾巴”跟踪,幸好当时王芸家住在闹市区拐角口的药房二楼,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王芸凭借着机智冷静的应对和闹市区街角的地理位置,才惊险地躲过了跟踪,安全返回了家中。经过这些事,王芸才真正明白了光有革命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审慎行事,隐蔽起来,首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才能顾全大局。此后的王芸才慢慢地冷静下来,把自己的活动隐蔽在群众活动中间,在课后的集体做功课或者和同学一起组织春游时,进行一些隐蔽的工作,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

四、加入党组织,在黎明前的凶险中追求光明

微信图片_20220519093546

2007年,王芸和入党介绍人龚瑾娴在一起

1948年秋冬以后,革命形势发展得很快,反动当局也加紧了对学生运动的镇压。先是教育学院开除了学校歌咏团的四个骨干,之后又进行了大逮捕,被抓的18个人中就有许多当时组织营火晚会的学生。王芸所在的辅仁中学也加紧了对学生的监管,放学之后学校清场,不允许学生停留,以防止学生进行秘密集会。1948年底寒假放假前,学校还扣押了包括王芸在内的几个进步同学的成绩单,要求找家长来取,还威胁要开除他们以示惩戒。到了19494月份,形势更加严峻,南京十来所高校联合举行了“反对假和平,争取真和平”的示威游行受到了暴徒的袭击,三名学生死亡,百余人受伤。

正如越是黎明之前的天空越是黑暗,解放前夕白色恐怖愈演愈烈,不断有学生被捕、受伤、死亡,王芸身边的一些骨干成员也被迫秘密转移以逃脱抓捕。在这种危险万分的情况下,目睹了诸多牺牲的王芸既愤怒又悲痛,她认为自己应当勇敢地接过那些死难者的战旗,去增加党的力量,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但那个时候王芸并不知道自己的身边谁是党员,也不知道党组织到底在哪里,正在她为想入党而又不得其门烦恼的时候,一位参加过秘密据点活动的同班女同学找到了王芸,这位叫龚瑾娴的同学隐晦地对王芸的积极性和忠诚度进行了询问和考察,看到了王芸入党的坚定决心和信念,做了王芸入党的推荐人,王芸欣喜若狂连夜写好自传上交。几天后,入党申请被批准,就这样刚满17岁的王芸在黎明之前走进了党的队伍。

五、学无止境,与河大结缘

王芸决定报考大学是在1956年。这年元月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会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会议精神传达下来以后,各个机关积极响应号召,支持能够离开工作岗位的在职干部报考大学。虽然当时高中毕业的王芸已经算是干部队伍里的知识分子了,但她在实际工作中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而且觉得自身安静内向的性格,不大适合当时报社开朗活跃,善于与人交往的工作要求。

微信图片_20220519093449

因此从小想要当一名语文教师的王芸决定申请报考大学,进一步提升自己。报考请求被批准时已经到了5月份,距离高考仅剩两个多月,王芸在领导的准许下离职开始复习。但毕竟复习时间短,再加上考试前夕发起高烧影响了王芸的发挥,最终王芸以几分之差落榜,与心心念念的北京师范大学失之交臂,而只填报了一个志愿的王芸只能等待录取工作结束后的补录环节。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王芸最终在当年没有招够学生的两个师范大学中选择了开封师范学院,在看似偶然的选择下与河南大学结缘。

微信图片_20220519093638

19569月考入开封师院中文系(今河南大学文学院)至今,毕业后留校已达半个多世纪。她一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及书刊编审工作,先后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曾编著古代文学教材多种。主编的《写作名句词典》及《文学知识手册》获省级以上图书奖。

关闭